讀經這麼多年有個小小的發現,

 

就是讀經的過程中常會出現“角色移轉”的心理作用,

 

例如讀了亞伯拉罕或大衛或什麼人, 耶和華上帝如何如何恩待他們,

 

讀後就想, 只要我效法他們, 上帝就會恩待我.

 

這樣想應該是合理的, 因為經上說上帝是「無謊言的」, 而且衪「始終如一」 (提多書1:2 / 希伯來書1:12),

 

所以只要我仿效這些義人, 上帝待我就會像他待亞作拉罕或大衛一樣.

 

 

 

 

如今, 我在領受上有了修正,

 

上帝是會恩待我, 但未必像他恩待亞伯拉罕或大衛一樣,

 

也就是說, 我不能期望自己一定會享有和喜歡的聖經人物一樣的祝福, 為什麼?

 

至少有兩個原因.

 

 

 

 

首先, 別說我, 就算是聖經中上帝喜悅的人物, 他們的遭遇和結局也未必一樣,

 

例如按《使徒行傳12:1-3》所載, 希律‧亞基帕王為了討好猶太人(看來是政治手段), 竟然把雅各殺了!

 

雅各是誰? 雅各是十二使徒之一, 他和約翰都是西庇太的兒子, 因此是親兄弟, 

 

他們和彼得及安得烈(也是兄弟)是最早跟從主的四個人,

 

那約翰呢? 他活到近百歲,

 

約翰和雅各同為使徒, 而且是兄弟, 際遇卻差很多.

 

希律‧亞基帕見殺雅各讓猶太人高興, 他又想要殺彼得, 《使徒行傳12:4.5》描了這事的經過,

 

「希律拿住彼得, 把他關在監裏, 交給四班士兵輪流守衛... 打算過了逾越節就把彼得提出來, 當衆辦他...

 

    會衆只好不斷為他向上帝懇切禱告.」

 

這回上帝插手了, 衪救了彼得!

 

以“角色轉移”的心理, 我當然希望自己和彼得一樣能蒙拯救, 像約翰一樣平安的活到近百歲,

 

最好不要像雅各那麼倒霉,

 

可以想見, 當雅各被抓時, 會眾也為他懇切禱告, 想必雅各自己更是,

 

但上帝還是容許不好的事生了, 為什麼上帝救約翰. 救彼得卻不救雅各呢? 我不知道. 

 

 

 

 

第二, 發生在聖經時代的人物身上的事有其時代背景和特殊意義,

 

不能死板的硬套到自己身上, 以為發生在過去的事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例如上帝應許撒拉90歲會生兒子(創世記17:17), 隔年以撒果然如期出生,

 

我不認為我太太比撒拉年輕四十歲, 上帝當然也可以給我們一個孩子,

 

有不少信主的人期望上帝拯救或醫病或賜子或一伸手紅海就分開了,

 

我知道不少基督徒有這樣的“信心”, 但當事情不如他們所想的發生時, 就怪上帝沒祝福他們.

 

 

 

 

當我讀到上帝垂聽但以理的禱告時, 我期望上帝也聽我的禱, 這是合理的期望,

 

主也一直鼓勵我們向天父禱告, 聖經也經常表示上帝喜愛我們向衪禱告,

 

所以“角色轉移”自然有其正當基礎,

 

只是在這方面我們也該適可而止. 知所進退,

 

例如主耶穌就修正他當時的人對離婚的錯誤觀念,

 

他們說摩西容許人離婚, 所以現在他們也可以離婚 (把過去的套在自己身上),

 

主說不行! 因為時代背景不同了(馬可福音10:5-9).

 

另一個例子是割禮, 上帝再三向亞伯拉罕申明割禮是必要的, 但這條律法直到基督來到時就癈止了,

 

保羅也清楚的說, 上帝不再喜悅肉體上受割禮, 心卻不受割禮的人(羅馬書2:28.29),

 

可見雖然“角色轉移”能幫助我們“有為者亦若是”,

 

但我們要合理, 尤其要合乎上帝的旨意才行,

 

我們不能只因為上帝過去為某人做過一件事, 就認為上帝也該為我們做同樣的事.

 

 

 

 

至於聖靈, 有我懂的, 也有我不懂的,

 

剛才提到但以理和保羅, 就拿他們兩個做例子吧,

 

時維波斯王居魯士三年,  按《但以理書10:12》所載, 但以理的禱告在第一天就蒙垂聽了,

 

我當然受到鼓勵, 因為上帝真是垂聽禱告的主, 這是我懂的,

 

但為什麼保羅「身上被扎了一根刺」, 他為此懇求了三次卻不蒙應允? (歌林多後書12:7-9)

 

主給保羅的答覆是:「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保羅自己則謙稱:「免得我過度自高」,

 

那麼主給但以理的恩典不夠用才立刻應允他嗎? 顯然不是,

 

那為什麼有的義人禱告馬上得蒙應允有的義人卻不蒙應允呢? 我不知道.

 

 

 

 

保羅的歸信發生在他前往大馬士革打算押解基督徒的途中(使徒行傳9:1-7),

 

這是個非常特殊的例子, 只要我們把他和馬提亞作個比較就能看出保羅歸信的特殊性了,

 

賣主的猶大畏罪自殺後, 彼得在五旬節的聚會中引用了詩篇109:8的預言, 說明應該找個人替補猶大的缺,

 

他們因此舉薦二個人選, 「眾人就(為這二人)禱告」, 接著他們抽籤 (讓聖靈引導), 最後選出馬提亞.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聖靈是如何揀選馬提亞的: 1. 由使徒們提出動議    2. 眾人舉薦   3. 禱告   4. 抽籤

 

今天基督徒會眾基本上也照著這個模式讓聖靈引導他們做出決定,

 

那麼, 保羅是如何被揀選的呢? 他有沒有經過這四個階段呢?

 

沒有, 他是主直接揀選的!

 

 

 

 

掃羅 (後來稱為保羅) 暫時失明後, 主吩咐大馬士革一個叫亞拿尼亞的門徒去接待掃羅 (9:8-19),

 

在這件事上, 聖靈知會了雙方, 讓雙方知道他們各自該做什麼 (彼得去見哥尼流也是這樣),

 

但當掃羅想和使徒們見面時, 奇怪的是, 聖靈並沒有告知使徒們掃羅已經歸信,

 

所以當保羅到耶路撒冷時, 大家怕的要死(9:26),

 

還是巴拿巴挺身為保羅掛保證(9:27), 這才讓大家放心 (所以保羅和巴拿巴一直是好朋友) ,

 

既然主要重用保羅, 為什麼不直接讓使徒們知道呢? 這樣事情不是簡單多了嗎?

 

而且這樣不是對初歸信的掃羅有很大的鼓勵嗎?

嗯, 我不知道為什麼.

 

 

 

 

公元49年左右, 保羅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傳道之旅,

 

本來他和同伴走遍了加拉太後打算往亞細亞去,

 

按《使徒行傳16:6》說:「聖靈禁他們在亞細亞行省」傳道,

 

他們就轉而向北走了好幾天, 就快到庇推尼時, 「耶穌的靈卻不許」,

 

可以想見保羅和同伴一行四人(保羅. 西拉. 提摩太和路加)一定非常不解, 搞不好他們起了爭執,

 

最後他們莫可奈何的到了特洛阿斯,

 

在經文裏, 這些城巿只用了兩節來交待, 但庇推尼和特洛阿斯其實相隔550公里, 這要走多久啊?

 

當他們到了特洛阿斯的當晚, 一切都明朗了,

 

原來主正引導他們到馬其頓, 而特洛阿斯這個港口城巿正是通往馬其頓的門戶,

 

第二天他們上船, 到了腓立比 (馬其頓的主要城巿), 保羅等人就在這裏遇到了呂底亞和獄吏. 

 

(以上部份資料引用自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為上帝的王國徹底作見證」).

 

既然聖靈那麼重用保羅,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讓他們直接到馬其頓呢?

 

這不是節省很多時間和精神嗎? 我不知道.

 

 

 

 

最後,《使徒行傳21:10.11》又提到一個例子,

 

當時保羅一行人在凱撒利亞境內, 他們在腓力家中留宿了好一段時日,

 

這時有個先知特地從猶大來找保羅, 他有什麼事呢?

 

他「拿保羅的腰帶綁住自己的手腳説:“聖靈説(保羅)必在耶路撒冷被猶太人這樣綁住,  交在外邦人手裏.」

 

為什麼聖靈不直接告訴保羅? 反要另一個先知大老遠跑來告訴他?

 

是體恤保羅, 怕他承受不住嗎? 恐怕不是,

 

因為保羅得知惡訊後淡定的說:「我甘心受綁, 也甘心死在耶路撒冷.」(21:13)

 

如果非要別人轉告, 為什麼不通過接待保羅的腓力呢? 尤其腓力的四個女兒都是說預言的. (21:8.9)

 

這樣不是很“順”嗎?  嗯, 我還是不知道.

 

 

 

 

有這麼多的「不知道」會削弱我的信仰嗎?

 

不會,

 

這些事我不知道是應該的, 也是必然的,

 

上帝豈不早在 《以賽亞書55:9》就說過嗎,

 

「天怎樣高過地, 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 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經上又說:「誰能做他的謀士指教他呢?」(以賽亞書40:13)

 

保羅正好引用了上面這節經文說:「上帝的厚恩.  智慧. 知識多麽高深!他的判決多難測透!

 

誰知道耶和華的想法? 誰做過他的謀士呢? 誰先給了他, 以至他非回報不可呢?」(羅馬書11:33)

 

上帝的旨意如何, 如果衪願意, 衪會告訴衪所揀選的人, 

 

如果衪認為我們不需要知道, 我們就是想破一百個. 一千個. 一萬個腦袋也想不出來,

 

今天, 上帝可能看來保護某人而看來不保護某人, 這不表示衪愛這個義人過於那個義人,

 

只是衪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旨意, 每個人得到的的祝福和恩賜也不盡相同.

 

這方面, 主耶穌的態度真是最好的, 他說:

 

「父親啊, 要是可能, 願這個杯離開我, 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 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

 

 

 

 

聖經裏很多人物也不是什麼都懂的, 

 

例如但以理就承認自己不懂, 「於是説“我主啊,  這些事末了會怎麽樣呢?”」(但以理書12:8)

 

《但以理書9:23》表示, 天使親口對但以理說:「你是極可貴(大蒙眷愛, 和合本) 的」,

 

既便如此, 上帝也沒讓他懂所有的事,

 

哈巴谷先知也不懂, 他發出懇求:「你為甚麽目睹苦難也坐視不理?」(哈巴谷書1:3)

 

約伯對於上帝的作為有什麼感受? 他說:「這些事太奇妙, 我根本不曉得.」(約伯記42:3)

 

大衛也在禱告中說:「這樣的知識太奇妙, 非我所能理解.」(詩篇139:6)

 

連主耶穌也承認他不是什麼都懂:「那個日子.  那個時刻,  誰也不知道...

 

天使不知道, 兒子也不知道, 只有父親知道.」(馬可福音13:32)

 

 

 

雖然有人自稱是神學博士, 以窮通聖經為職志, 最好什麼都懂, 

 

如果真讓他什麼都懂了, 說不定以後我們向他禱告就好, 上帝也樂得輕鬆,

 

但我樂於在懂與不懂之間,

 

懂的讓我更有信心,

 

不懂的讓我培養謙卑和學習等候,

何況有些事不懂也許是好的,

就像主對門徒說過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 但你們目前承擔不了.」(約翰福音16: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莎士比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