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就打破高球史上“4座大滿貫后冠最年輕球員記錄”的曾雅妮 (前紀錄保持人是24歲的老虎伍茲),


她說球后“索倫斯坦”(Annika Sorenstam)是她的榜樣, 雅妮總是以她的成就為努力的標的,


可見“榜樣”確實有激勵和推動的力量, 讓渴望更上層樓的人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氣!


 


但有意思的地方在於,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是某人的榜樣, 對方卻未必領情,


這種情形在親子間最為普遍 ,


(另一種情況是, 父母希望子女以某人為榜樣, 還買了一堆世界名人傳要孩子看, 但孩子根本就不想看).


 


我來講一個身邊的例子:


朋友有二位女兒, 去年小女兒出嫁時, 因雙方門當戶對, 喜事自然辦得風光光,


後來卻見朋友愁容滿面, 一問之下, 才知道原來小女兒新婚第二個月起每天睡娘家,


左鄰右舍議論紛紛, 到底怎麼一回事呢?


 


她從小就很會唸書, 牆上掛滿了第一名的獎狀, 父母當然奉為掌上明珠, 待之若公主,


朋友說:「妳只要把書唸好, 其他的妳都不用管」


於是, 她養成了優越感和公主病, 不會做家事, 也不愛理人,


未婚時這樣也就算了, 反正她不理人, 人不理她就是了,


但婚後不做家事, 不理公婆, 那就....


她還不理解這有什麼, 畢竟她從小到大都是這樣,


連父母和老公都要讓她,  公婆當然也要讓她,


最後, 過了大家都痛苦的一個月, 她決定搬回娘家和父母住 !


 


其實, 她的父母真是好人一對,


父親隨和. 親切. 樂於助人. 不計較得失, 母親既開朗又慷慨,


有這麼好的父母做“榜樣”, 小女兒無論像哪一方都OK啊, 怎麼會搞成這樣呢?


 


朋友很傳統, 是只會做, 不會講, 更不會教的,


他們認為女兒那麼會唸書, 不用教就會懂, 


而且, 他們一向認為「做就是教」, 以為「做給妳看」比「說給妳聽」有效,


這樣想好像沒錯,


但就像“看”人家煎魚, 不教的話怎麼知道要熱鍋冷油還是冷鍋熱油?


萬一看的人又根本沒興趣, 那再看十年還是煎出爛魚一條,


 


言傳和身教, 就像電腦的硬體和軟體一樣, 你說哪個重要? 哪個可不要?


沒有言傳的身教有個更糟的可能, 孩子好的沒學到, 先學到壞的,


我講另一位朋友的國中兒子,


父親的好他沒一樣會, 就會抽煙, 還理直氣狀的說:「我是學你!」


讓做父親的當場氣結(還好不是氣絕).


 


「言教不如身教」這句話聽久了, 讓人誤以為「言教」沒用,


這等於鼓勵人不用看說明書, 自行摸索操作一樣偏執, 


話講到頭, 不過就是“花時間在孩子身上 ”8個字,


這偏偏是很多父母“知道卻做不到”的難處,


一則沒時間陪孩子, 就算有時間, 父母也是“會做不會教”,


所以從安親班到大學, 其實就是“我不會教所以讓老師教”的供需現象,


父母成了生育和養育(給錢)的工具, 教育這一塊功能沒有了.


 


時代真不同了, 現在衣服布料用得那麼少, 卻比阿嬤時代全身都是布的還貴,


以前生活單純, 就算讓孩子“放牛吃草”都沒事, 孩子照樣善良懂事會感恩, 現在可不行了,


我還是認同老祖宗在三字經裏說的:「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50分的身教(榜樣)當然重要, 但還是需要另外50分的言教來加分才行,


否則就算榜樣拿了滿分, 也只有50分, 當然, 「只會說不會做」更糟.


 


如果曾爸爸只要雅妮“看”他打球的身教, 卻不“教”之以言教,


雅妮絕對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的孩子未必要成為台灣之光不可,


但至少從小言傳身教, 讓孩子至少有能力照顧自己, 進而有能力照顧別人, 又不致給別人造成負擔的話,


我想這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是她們一生受用不盡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莎士比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