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時正在作筆記的小女孩)


 


 


我非常欣賞快樂的基督徒家庭, 他們有一樣的目標和價值觀, 沒有什麼比全家一起崇拜更美好的了,


但我也認識一些壓力很大的主內父母...


壓力很大的主內父母?


既是主內, 哪會壓力很大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 他們明明什麼都做了, 偏偏孩子在信仰上沒什麼長進,


每當有人, 尤其是牧人或孩子堪做模範的人關心問起:「你的孩子有什麼屬靈目標?」


就算問的人是好意, 壓力這時就如浪頭打來, 他們快淹死在這些人的“期待”中了,


家務事不足與外人道,  就算道了, 外人也未必了解, 甚至誤解, 甘脆不說.


 


老實說, 不是每個主內孩子都會在信仰上長進, 信心是不能遺傳的,


誰不想自己的男孩像提摩太? 女孩像腓利的四個女兒?


但如果主內父母太理想化, 那只會把自己和孩子都累死,


別管外人的期待了, 多想想上帝的期待吧,  


上帝對父母的期待是什麼?


「當然是把孩子教養成敬奉上帝的人.」


「對, 但如果後來孩子不如預期, 上帝對父母一定很失望, 認為他們失職嗎?」


「應該是吧」


「錯!」


 


請想想我們常用的經文, 例如《以弗所書6:4 》:


“你們做父親的, 不要激怒兒女, 只要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他們, 糾正他們的思想, 把他們撫養成人.”


然後呢?


「什麼然後?」


「然後有沒有說“只要這樣做, 你的孩子就一定會成為堪作模範的基督徒”?」


(再看一次) 「... ... 嗯... ... 沒有, 然後就講另一件事了」


所以聖經從沒有說“這樣一定會成功”,


另一節經文《歌羅西書3:21 》“你們做父親的, 不要激怒兒女, 免得他們灰心喪氣”,


同樣的, 接下來的22節起也討論另一件事, 並沒有繼續說:“這樣你的兒女就會有信心了”()


當然, 不這樣的話, 是一定不成功, 所以基督徒父母一直都是戰戰兢兢的,


既然父母們已經很盡力了, 我們又何必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何必把經文‘延伸’出「兒女不在信仰裏一定是父母沒有照聖經的吩咐去做」這種想法呢?


有些父母已經很自責了,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表現一點點《路加福音6:36》說的「要慈悲, 像你們的天父慈悲一樣.」呢?


 


再說, 愛上帝的孩子未必‘堪做模範’,


我知道這話聽來很怪, 就拿學校做例子吧, 乖孩子未必都是學校的模範生,


模範生的重點是功課好, 考第一名, 在校務活動上活躍參與,


可惜, 一個拾金不昧. 不罵髒話但考試只在及格邊緣的孩子, 是上不了模範生的,  


基督徒父母相對來說不會要求, 甚至不期待孩子考第一名, 那為什麼卻要他們在信仰上‘不落人後’?


方舟裏那八個人, 誰是第一名, 誰又是第八名?


主耶穌說“我這弟兄中最小的一個”, 就算最小, 對耶穌來說還是他的弟兄, 不是嗎?


模範是做給人看的, 法利賽派就很懂做模範, 看不起不是模範的人,


我認識好幾個在主內原是模範的年輕人, 後來才知道那是做給父母看的, 就如第一名是考給父母看的,


後來他們“演”累了,不想做模範了, 看了就難過,


如果孩子目前還不能當提摩太, 那當馬可又有何不可? (使徒行傳15:37-39)


就像我們如果目前不能當保羅, 那當巴拿巴很糟嗎?


第一世紀的“聖徒”中, 除了保羅和提摩太, 大部份都是我們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無名小卒”,


( 例如公元33年五旬節充滿聖靈的120位聖徒, 除了十二使徒, 另外的一百人我們大都不認識.)  


“比較”能殺死大人, 更能殺死心裏還有一點良善的孩子, 焉可不慎?


 


想想約瑟和馬利亞,


當他們得知將生的孩子是耶穌, 是上帝的愛子時, 可想見他們多麼驚喜, 他們一定盡力教養小耶穌,


根據《馬太福音13:55 》:“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 他的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 他的弟弟不是叫雅. 約瑟. 西門. 猶大嗎?”


可見後來馬利亞給約瑟生了其他孩子, 所以耶穌至少有四個同母異父的弟弟,


約瑟和馬利亞可不可能只教耶穌愛上帝卻不教他的弟弟們?


不可能, 不但父母, 我相信當哥哥的耶穌也會教,


後來大家都長大了, 結果呢? 一個快樂的基督徒家庭嗎?


《約翰福音7:5 》:“原來他的弟弟還沒有信從他”(所以耶穌臨死前才把馬利亞交給門徒約翰照顧)


我們能不能因為五個兄弟當時‘只有’耶穌一個人在信仰裏, 就說約瑟和馬利亞是差勁的父母?  (註2)


 


請再想想聖經裏的其他父母, 上帝有對他們失望嗎?


挪亞的三個兒子曾與父親合力建造方舟, 洪水之後迦南卻因做了惡事被咒詛, 挪亞是失敗的父親嗎?


亞倫有四個兒子, 其中的二個, 拿答和亞比户做了違法的事遭上帝處死, 亞倫因此不是大祭司了嗎?(利未記10:1.2) 


撒母耳的兩個兒子又如何? 那更是糟糕之極, 讓人很難相信他們竟然是撒母耳的兒子,


約珥. 亞比雅“貪求不義之財, 收受賄賂, 在判案的時候顛倒是非”(撒上8:3) 撒母耳因此是不及格的父親嗎?


看看大衛吧, 他被掃羅王追殺也就算了, 連自己的兒子押撒龍都為了王位造反, 上帝因此看不起大衛嗎?


 


如果孩子不在真理裏, 上帝就對父母失望, 那上帝一定對雅各很失望,


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 以色列的十二部族(支派)就是從他而來, 他的兒子們如何?


10個哥哥竟然聯手把弟弟約瑟賣了, 還騙父親說他死了,


若說這是因為他們年輕不懂事, 雅各臨終對12個兒子說的話(見創世紀49章)又如何?


“流便(長子)...污穢我的榻, 西緬和利未...的刀劍是殘忍的器具”,


女兒底拿也沒好到哪裏去, 因為她, 一座城給毀了,


...


上帝有對雅各失望嗎?


沒有,


既然上帝對這些人並不失望, 還是報之以慈悲, 我們是誰, 竟然凌駕上帝之上對這些盡責的父母指指點點? 


這些壞孩子的父母盡力了, 他們想必非常自責, 


為什麼我們還要隨便論斷今日的父母, 只因為他們的孩子在信仰裏‘不夠模範’?


就算我們自己的孩子堪作模範, 這可不給我們理由看輕還做不到的其他父母,


他們的子女再怎麼不堪, 也不致於像該隱吧,


雖然正義也是上帝的特質之一, 但聖經卻說“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8)


雅各書2:13也說:“慈悲勝過審判”


這些基督徒父母夠辛苦了, 他們需要我們的溫暖和慈悲, 而不是指指點點,


 


至於配偶不在主內的, 那壓力就更大了, 


聚會時常見遲到的人, 其中以帶二. 三個小孩的媽媽居多, 她們總是頭低低的, 很不好意思的進來慕道,


她們盡力了, 何必還要為聚會遲到不好意思?


我想起了耶穌在路加福音18:13 說的“收税人”,


「收税人卻遠遠地站着, 連舉目望天也不敢, 只捶着胸説,‘上帝啊, 我是個罪人, 求你開恩」


她們下了班要接送小孩, 張羅先生和公婆的晚飯, 要整理家務,


幫小孩洗澡換裝, 再開車或騎車載孩子來聚會, 可能自己都還沒吃飯,


回家後還要面對先生和公婆的臭臉, 乖乖的到廚房洗碗盤. 洗衣服, 看看孩子的功課,


在這種環境下, 她們還能繼續“愛丈夫, 愛兒女, 思想健全, 貞潔, 持家有道, 良善” (提多書2:4)


誰說她們的信仰‘有問題’? 沒有信仰她們如何撐得下去?


這種情況下, 她們年復一年沒有放棄, 那信心要有多大才做得到?


每次看到努力想做好的主內信徒自責就很難過,


主說過:「真理會叫你們自由」(約翰福音8:32),


我們卻常常搞錯一個字, 把「真理叫你們自由」搞成「真理叫你們自責」.


 


父母們, 你們正盡力按聖經的吩咐去做, 


“不要激怒兒女, 只要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他們, 糾正他們的思想, 把他們撫養成人”


撒母耳幫助多少人親近上帝, 卻對自己的兒子束手無策,


請你們別放棄, 教養孩子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從來都不是,


你們盡了自己做基督徒父母的責任,


剩下的, 也要讓孩子學會負起他們自己的責任吧.


 


 


註:


箴言22:6 雖然明確的說:「教養孩童, 使他走當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但這是指“接受教養”的孩童而言, 顯然提摩太就是這樣的孩童(摩太後書3:15),


至於不願接受教養的孩童, 走的當然就不是“當行的道”了,


因此父母在這方面實在很需要不斷禱告並且盡力讓孩子感受到你(妳)對他(她)愛,


如果你們已盡力了, 孩子卻還是選擇走自己的路, 那不是你們的錯,


耶穌比喻中那位浪子的父親可沒有每天自責不是嗎? (路15:20).


 


註2. 


基督受難後, 他那同母異父的弟弟雅各成了信徒(加拉太書1:19).


 


 


相關文章: 基督徒父母的三個盲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莎士比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