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攝自《梵谷特展》廣告)


 


畫鉛筆素描時有許多技巧, 沒想到這些技巧對日後我理解聖經很有幫助,


畫素描, 例如靜物, 要先觀察主題和佈景的關係,


讀經也需要領會經文的時空背景, 這段話是對誰說的? 為什麼要這麼說?  


佈景觀察後, 先打上輪廓, 逐步勾勒出雛形, 修飾...


接著就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地方了: 輕輕擦掉不必要的部份 !


 


這個“擦掉”的觀念對我特別重要,


一張圖不能只有加法沒有減法 (其實很多事都是需要減法的),


信仰也一樣.


 


當然, 知識. 信心. 美德是要加法的, 例如彼得後書1:5-8(註1)講的就是加法,


那減法(擦掉)是什麼意思呢?


當我變成“讀經讀成書獃子”或“過分正義”(也可以說“過分虔誠”)時, 那就非減法不可,


例如耶穌為什麼直斥法利賽人「把難擔的重擔擱在人的肩上」?


他們硬要在摩西律法的架構上“加”上傳統和和各種虛偽浮誇,


以致「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 所以將佩戴的經文作寬了...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 稱呼他拉比」(馬太福音23:4-8)


 


我自認不會像法利賽人這麼過分, 但讓我注意自己有這個問題的, 是耶穌說的一個比喻:“好心的撒瑪利亞人”(路加福音10:25-37 註2)


耶穌說這個比喻是為了回答一個提問, 耶穌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愛心無國界”,


奇怪的是, 提出問題的人竟然是個「律法師」(也就是熟悉摩西律法的人),


一個律法師怎麼會不懂這麼簡單的觀念?


因為他“讀死經”和“過分正義”,


摩西律法當初為了保護出埃及的以色列人, 呼籲他們在進入應許之地後, 要避免和外邦人做不必要的接觸,


律法師就抓住了這點, 但他卻完全忽視律法同時吩咐以色列人對外族人要「愛人如己」的誡命,


(這二者之間看似矛盾, 其實沒有, 我們不也會吩咐小孩上學時要避開感冒的同學, 但避開並不是要恨他對嗎?)


 


回到正題, 我從“好心的撒瑪利亞人”學到什麼減法呢?


比喻中被打刧的人是個猶太人, 因為他「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 不枓遇上強盜, 他被「打個半死」,


這時, 雖然先後有一個祭司和一個利未人(都是懂律法的人)經過看見了, 卻都裝作不見走了,


直到一位撒瑪利亞人(猶太人看不起的民族)經過, 「動了慈心」為他療傷, 把他載到旅店照顧他一晚上,


隔天還拿錢給店主照料他的後續需要.


 


這個撒瑪利亞人對律法的認識顯然沒有祭司和利未人多,


結果知識多的假裝沒看見, 反而是“沒知識”的外邦人做了, 為什麼? 因為他「動了慈心」,


「動了慈心」需要多少知識?


我很慚愧, 因為我比不上這位好撒瑪利亞人,


如果是我, 我雖不致目中無人, 但若讓我看到, 我會邊救他邊罵他, 順便調查他,


「你是誰? 你家住哪裏? 結婚了沒? 你沒事下耶利哥幹什麼? 怎麼這麼不小心? 你不會大聲呼救嗎? 你有禱告嗎?


    你是不是做了什麼上不帝不喜悅的事才會遭到此報(很像約伯的朋友)? ...」


這些問題都是“加法”, 好撒瑪利亞人教我“要減”, 「動了慈心」去做就是了,


 


於是, 我開始學減法,


路上遇到別人發生車禍或需要幫助,


「他是誰? 為什麼你這麼不小心? ... 」這些留給警察去問,


「他受傷了怎麼辦? 會不會怎樣?...」這些留給醫護人員去處理,


我只要「動了慈心」做就是了,


如果有信徒真的經濟困難, 我關心什麼? 


「他怎會沒錢? 他亂投資活該...」


我是動了慈心? 還是硬著心? (雅各書2:15-17 註3)


這些多餘的問題只會讓我更像律法師, 或比喻中的祭司和利未人而已,


好撒瑪利亞人並不需要一直照顧被打刧的人, 他只是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扶他一把”, 如此而已,


所以耶穌最後對律法師說:「你去照樣行吧」.


 


信仰上什麼該加, 什麼該減當然不是那麼容易理得清,


就像素描, 要多練習幾次, 甚至幾年才能抓到要領,


不過, 「動了慈心」這部份不會太難, 畫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至少先拿隻筆再說吧.


 


 


註1: 彼得後書1:5-8 原文 (引用新世界譯本)


       「信心要加上美德,美德要加上知識,知識要加上自制,自制要加上忍耐,忍耐要加上敬虔,敬虔要加上弟兄之情,


           弟兄之情要加上愛心。 如果這幾樣都在你們心裏充足洋溢,你們在確切認識我們主耶穌基督方面,就不致


           沒有行動,不結果實了。 」



 


註2: 路加福音10:25-37 原文 (引用新世界譯本)


        「有一個通曉律法的人起來要試探耶穌,説:“老師,我該做甚麽才可以領受永生呢?” 耶穌對他   説:“律法上寫的是甚麽?


            你念的是怎樣的話呢?”他回答説:“要‘全心、全意、全力、全智愛耶和華你的上帝’,也要‘愛人如己’。”


            耶穌對他説:“你答得對。‘你謹守遵行,就必得生命。’” 那個人想自顯為義,就對耶穌説:“誰是我要愛的人呢?”


            耶穌回答説:“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途中遇劫。强盜剝掉他的衣服,把他打個半死,扔下他就走了。 剛巧


            有一個祭司經那條路下去,看見他,卻從對面繞了過去。同樣,有一個利未人下到那裏,看見他,也從對面繞了過去。


            可是有一個撒馬利亞人途經那裏,一看見他,就動了憐憫的心,走上前去,拿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上,包裹起來,又扶他


            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客店照料他。第二天,撒馬利亞人掏了兩銀元給客店老闆,説:‘請照料他,還有甚麽花費,


            我回來一定還你。’這三個人,你認為誰才愛遇劫的那個人呢?”他説:“是以慈悲待他的。”耶穌對他説:“去吧,你也要照樣做。”


 


註3: 雅各書2:15-17


         「要是有弟兄或姊妹沒衣服穿,連當天需用的食物也不够,你們中間有人只對他們説,“祝你平安,願你穿得暖、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這又有甚麽好處呢? 同樣,如果信心沒有行動,這種信心就是死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莎士比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