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灣開永和豆漿最多的人在哪裏嗎?」
(搖頭)
「開永和豆漿最多的不是台北人, 是我們村的, 差不多有二百個, 不騙你.」
這是大路關的老闆告訴我和莎嫂的,
應該沒錯, 內埔永和豆漿的老闆娘也常來老實麵, 她就是大路關人.
大路關是屏東縣高樹鄉廣福村/廣興村的舊地名,
這裏本來偏僻, 卻因石獅公. 鍾理和故居和大路關老麵店而聞名.
大路關老麵店我早就想來, 到底怎麼走呢?
1. 過了山地門往北走185縣道, 再過一座高爾夫球場.
問路時, 一位在檳榔攤閒聊的胖大叔說:「我給你報, 但你要請我吃麵」,
說完自己大笑, 露出吃檳榔紅紅的牙齒,
我說:「那有什麼問題, 上車!」
他說開玩笑的,
我說我也是 XD~
2. 直走別彎 (185縣道在一個大三叉路口會右轉往賽嘉樂園, 不要右轉).
3. 進尚和路(一開始我看成和尚路XD),
過水泥橋後不遠, 第一個閃黃燈, 就會看到 Y字路口有個牌子 ↓
往左前方斜切進去大約50公尺看左邊, 就是大路關麵店了.
客人先在門口「奉茶」, 很有人情味啊~
這裏的老桌椅每張都不一樣, 哪張對眼就坐哪張吧,
「阿我每張都想坐怎麼辦?」
教你, 頭過來 (摸頭~)
1. 如果其他客人還沒上門, 你就請老闆把一碗麵分盛三個碗放在三張不同的桌上,
2. 切一盤海帶分五盤裝(每盤二片), 這盤放靠窗的, 那盤放角落, 第三盤放外面...
3. 清湯再分成四碗, 啊, 桌子不夠放了沒關係, 你可以借鄰居家的桌子坐到你高興 (神經病!)
莎嫂愛交朋友, 不到兩秒就和人家聊了起來 (她應該去選鄉長什麼的),
黑衣服是老闆娘, 綠衣服是小姑, 她們二對夫妻共同經營這家麵館.
(口罩戴起都來像, 分辨的方法是老闆娘有戴眼鏡)
菜單上就賣四樣, 各有乾湯可選, 其他都是小菜滷味,
等的時候, 我被牆上的水彩畫吸引了,
忘了是老闆的誰畫的, 畫的很優, 應該是科班出身.
莎嫂本來就是麵店老闆娘, 客串一下大路關麵店的老闆娘自然有三分樣,
(正牌老闆娘)
人的手真有意思, 開花店的就拿剪子, 當裁縫的就車衣服, 當老師的就拿筆, 美髮的就洗頭....
我的手就挖鼻孔 XD
哎呀, 這肚兜照片我放倒了, 上面說這是古早女人的內衣 (不知是幾罩杯?)
你知道肚兜是怎麼被發明的嗎?
我想是棒球選手發明的,
因為太像棒球場了!
老闆是義消, 這是早期的消防噴嘴. 用高爾夫球做門把, 哈, 太有創意了.
老闆(左)和他弟弟 (堂弟?)
莎嫂這時跟老闆說我們是老實麵, 他們很高興, 說他們也早來過老實麵,
然後我們聊到內埔的永和豆漿, 老闆就講了本文一開頭說的那句話.
大路關老麵店的煙恖可不是裝飾用的,
這裏我最有感覺的就是這個灶頭,
老實麵頭五年也用灶燒柴火, 我和莎嫂需要到處撿木材,
從檳榔園的落葉到人家拆裝潢...到處撿 (好幾次都給木條上的釘子刺到),
燒完剩下來的鐵釘再回收拿去賣錢,
那時每天幫房東老夫妻燒洗澡水,
直到那老灶都燒裂了, 煙恖也壞了才改用瓦斯,
所以看到這灶我就...
我就....
就...
(網路圖片)
你猜, 這張在拍什麼?
你不覺得我的鼻孔還滿好看的嗎?
(網路圖片)
同學們, 上課囉, 今天要學的客家話是「有閒來聊」,
(對, 大路關也是客家庄),
「有閒來聊」是客家話裏很親切的用語, 也是客家人在道別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就是「有空要再來坐喔」的意思,
怎麼唸呢?
「油喊來ㄌㄧㄠ~」(ㄌㄧㄠ是“玩”的意思)
如果來辦個「屏東縣麵館最美老闆娘」選拔,
大路關麵店的老闆娘和莎嫂都很有機會吧 ^^
屏東縣高樹鄉廣福村中正路1-1號
08 7957383 (每週三公休)
後記:
初見大路關麵店時, 心裏就有個疑惑,
媒體報導的照片和眼前的不一樣啊?
問路時, 當地人也說大路關麵店有兩間, 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此, 美麗的老闆娘語氣有點無奈,
原來, 她姑姑(?)把老家借給她們開麵館,
幾年後名氣打出來了, 姑姑把房子收回自己做,
她們只好搬家 (就在舊址斜對面).
於是, 我們也去了...
原址叫做安德老麵店, 寫著「柴燒古早味創始店」,
這位大姐和另一位大嬸是姑姑請來的, 姑姑年紀大了, 在房裏備料沒出來,
一樣的老灶和柴燒,
這間店面小很多, 有點悶熱,
我們在大路關麵店其實吃飽了, 來這兒只是為了感受一下過去錯過的「創始店」,
怎麼說呢?
或許是年紀大了觀念保守吧, 在一些細節上就無法兼顧,
大路關麵店顯然在經營上較用心, 和客人的互動也較熱絡.
後記2:
我一直很後悔這次沒去鍾理和的故居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