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福. 祿. 壽,
華人還特別喜歡一個字,
就是“喜”(註1)
為了討喜, 就有吉祥物,
例如選舉期間, 常見支持者送候選人菜頭以圖好彩, 或者大考之前讓學生包粽以求包中皆屬此類,
而這個喜字, 還包含另一件大事, 就是團圓,
華人可重團圓啦, 團圓時做什麼?
「當然是吃」, 你說,
呵呵, 只說對一半,
應該分男女來講, 男人自然只會打屁談時論政, 女人呢, 就在廚房裏忙進忙出,
冬至這天, 搓湯圓. 吃湯圓的習俗由來已久, 典故太多說法, 我就不穿鑿附會了,
冬至過後, 按節氣來算, 接著就是小寒與大寒(註2), 民間吃熱量高的湯圓可以理解(註3),
湯圓象徵團圓. 圓滿, 每逢喜事, 例如娶媳嫁女, 甚至母豬生了, 都以吃湯圓來慶賀,
無法團圓或事難圓滿者, 就寄物託情, 湯圓啦. 月圓啦...皆可引發思鄉思親的懸念,
但我想外形尚在其次, 否則肉圓. 彈珠. 撞球. 硬幣. 高麗菜, 藍球都圓, 卻沒人把它們和團圓作過聯想.
這天麵館隔壁“把眉”(客家人稱伯母為把眉) 端來一碗湯圓, 是謝神之後與隣里分享的, 問我要不要?
我因信仰之故, 選擇不吃, 但謝謝她的好意,
不過這碗湯圓卻勾出二起塵封往事,
小時候, 對湯圓的印象是“頑固”,
因為總有幾顆黏在湯匙上敲不下來,
我常對著那顆要掉不掉的湯圓講話,
講什麼?
就「我知道你不想被吃掉, 可是你活著就是為了讓我吃啊... 」這類的蠢話.
古人沒有汽車高鐵. 沒有手機視訊, 當然重團圓,
現代可不同了, 遊子要回家團圓容易啊,
只有兩個不容易處,
一是無心, 不想回家的話, 就算騎腳踏車就到也呎尺天涯, 人各兩方,
二是無家可回. 無人可圓, 那真是不堪, 愈是節日愈難受,
那除了和李白一樣「對影成三人」, 好好陪自己之外,
聖經上說:「耶和華啊, 求你回答我, 因為你的忠貞之愛實在良善; 求你按你豐盛的慈悲眷顧我.」
這話或許能對孤寂者有所慰藉.
註1.
日本料理中的“壽喜燒”, 日文是「すきやき」(Sukiyaki), 直譯為「鋤燒」, 指的是田間野味, 與福祿壽喜並不相干.
註2.
依照中國傳統的曆法, 一年有十二節和十二氣, 合稱二十四節氣(每季有六個節氣), 冬至就是冬季的第四節氣,
冬至的時間都在陽曆 十二月二十二日 或二十三日, 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在南迴歸線(冬至線)上, 因此北半球白天最短而黑夜最長,
冬至一過, 太陽會慢慢的向北迴歸線移動, 北半球白晝愈來愈長. 夜晚則愈來愈短,
因此自古便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 例如北宋邵雍(邵康節)曾說:「一陽初動處, 萬物未生時」.
冬至又稱亞年, 意指吃過冬至湯圓, 年齡就長一歲, 南宋陸游冬至詩中便有「家貧輕過節, 身老怯增年」之歎.
有意思的是, 民間俗諺說:「冬至在月頭, 要冷在年底; 冬至在月尾, 要冷在正月, 冬至在月中, 無雪也沒霜」,
這是按冬至的早晚推測寒流對台灣的影響, 今年冬至在農曆月頭, 年底(農曆)想必是大冷.
但俗諺又說:「冬至黑, 過年疏; 冬至疏, 過年黑」, 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 那麼過年一定晴天; 如果冬至放晴, 過年就會下雨.
今天冬至太陽不出, 過年會如俗諺說是晴天嗎? 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註3.
消基會營養師曹雅姿表示, 無餡小湯圓(不含甜湯) 10顆就有熱量約 70大卡, 約為 1/4碗白飯;
包餡湯圓(不含甜湯) 熱量更高, 4 顆就含熱量 280大卡, 等於吃進一碗白飯.
至於第二起往事....
我曾因信仰之故坐過幾年牢(註4),
每逢冬至, 獄所會煮湯圓分給眾犯,
每個監區兩大盆, 一鹹一甜, 用小時候洗澡的那種大鋁盆盛裝, 監區雜役再打撈給各監房分食,
我是雜役之一, 先用水瓢按監房數量舀至盆內, 再由各監房派“細漢仔”(該房最新近的犯人) 端回,
當時每監房約有10-12人, 細漢仔先拿給“扶房仔”(房長), 扶房仔挑了自己要的, 其餘再依序分之,
甜湯圓大家都不愛, 鹹湯圓卻總是不夠,
當然, 這裏可不是渡假村, 吃湯圓純為應景, 因此鹹湯圓的茼蒿菜只有稀疏幾葉,
雜役先把茼蒿留給自己, 剩下能給監房的平均就只二三葉了,
輪到各房細漢仔手上時, 往往拿到的只剩一顆湯圓或油湯了.
雖然我家不過節慶, 對湯圓也因難消化而無甚喜愛,
但孤伶伶的影子瑟縮在牢房一隅, 看著小小鐵窗外的重重黑幕,
第一年的冬至夜, 手捧著圓湯,
那顆甜湯圓還是有點鹹的.
註4. 我是和平主義者, 為此選擇不服兵役, 並自願接受軍法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