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吧,
初次接觸村上春樹,
竟是家餐廳,
就叫村上春樹,
餐點和設計走簡約風,
淺灰搭粉白的牆面,
大面積的落地玻璃,
復古吊扇的轉速定在每分鐘90轉,
慵懶的薄紗窗簾因此變得愛動不動的,
嗯,
是有點春樹的味道,
可惜後來經過時卻發現招牌裝潢全換了.
我是在舊書攤第一次碰上春樹的,
《聽風的歌》恰好也是他的第一本小說 ,
甫推出就獲新人獎,
連他自己都很意外吧,
《聽風的歌》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三:
一是西洋老歌(例如Beach Boys的California girls)
二是酒吧和調酒 (書中頻繁出現的是“傑氏酒吧”)
原來春樹在成名前開過爵士樂咖啡廳,
人生真是沒有白過的部份,
我們自以為白過的部份往往成為日後成長的養份,
春樹如此,
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 Exupery)也是如此.
至於第三呢,
春樹這本作品讀來既真實又遙遠,
而且這種感受愈讀愈強烈
就拿書中的關鍵人物戴立克.哈德費爾來說吧,
「關於文章我大部份都是跟戴立克.哈德費爾學的…」
春樹如此自敍
並說「我偶然得到第一本哈德費爾已經絕版的書」是叔叔給的
書中他引述好幾本哈德費爾的作品
例如《繞彩虹一周半》、《火星的井》、《冒險兒瓦特》等
但「1938年六月某個晴朗星期天的早晨…
他撐著一把傘從帝國大廈的屋頂跳下來,
像青蛙一樣摔得扁扁的」
( 這就是我說讀春樹會讓你想笑卻笑不出來,想哭又哭不出來的意思 )
春樹花了很大的工夫介紹哈德費爾,
甚至還特地到美國俄亥俄州小鎮上去悼念他,
「墳墓的所在地是一位哈德費爾研究家托馬斯.馬克留氏寫信告訴我的
…我足足花了一個鐘頭才找到…他的墓碑上根據遺言引用了尼采如下
的一句話:白晝如何能了解黑暗的深度呢?」
春樹祝禱後在他的墳上抽煙和聽雲雀的歌
顯然
《聽風的歌》受這位哈德 費爾 先生影響甚鉅,
愛屋及烏,
我自然想認識一下這位哈德 費爾 先生是何許人也
但翻遍圖書館和美國作家(按他生平1909-1938)卻全無著落,
上網一查後卻發現這位哈德 費爾 先生竟然是….
( 這就是我說既真實又遙遠的意思)
哈德 費爾 先生在29歲死亡,
春樹《聽風的歌》則在29歲時誕生,
這其中的巧合就真是耐人尋味了.
附記: 我覺得 賴明珠 小姐翻譯得非常好,
她於書後撰寫的附錄《八O年代文學旗手 / 村上春樹》務必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