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力賽就是要有人接棒, 沒人接就玩不下去了.
莎嫂娘家在小村落裏, 隔壁有間很傳統的老式麵包店,
每次載莎嫂回娘家, 我一定要進去看看這家傳統老店,
進門總要先大喊一聲「登義. 錦桂ㄟ~」(左邊是老闆, 右邊是老闆娘),
他們也都會回說:「哩瞪來亞暱~」(你回來了喔)
聽了特別親切.
以前光景好的時候, 老闆做麵包, 老闆娘騎著鐵馬, 就是那種 阿公的腳踏車,
後面架著好幾層板子, 把麵包送去菜巿場賣,
後來連巿場都沒落了, 但麵包店還在, 做少量賣給村裏的老人和小孩子,
這年頭年輕人已不吃這種台式麵包了.
錦桂的麵包店現在最大的各戶就是當地的廟宇,
有拜拜或神明生就委託他們夫妻做些應景的糕點.
這天剛好碰上他們祖孫三代一起做“昂姑”(紅龜), 連小孫子都上場了,
待蒸的紅龜像新嫁娘般羞紅了臉~
原來紅龜的表層是靠紅麵糰包起來的, 我一直以為是刷上去的,
很想弄兩坨貼到莎嫂臉上, 像這樣 ↓
(網路圖片)
你知道壽桃上的“屁股”是怎麼來的嗎?
我以為是用模子塑形, 原來不是,
而且竟然只是這麼簡單, 太佩服傳統的智慧了~
問錦桂什麼時候開始做麵包的?
大概很少人問她這問題, 錦桂想了好幾秒才說:「嫁給他以後就開始了」,
她又想了一下老大今年幾歲才說快四十年了!
她利用炊紅龜時準備午飯, 廚房飄出陣陣香氣,
一個傳統的女子, 日復一日守著這家老店,
無論未來麵包店會不會傳承下去,
至少孩子都拉拔大了,
老店有知, 當也無憾吧~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