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憂慮是罪, 因為憂慮的人對上帝沒有信心」,
這樣的人過著聖潔的生活, 我恭禧他們, 稱頌他們, 因為他們已成為「高級人類」, 是最接近神的人,
但我更想恭禧會憂慮的「普通人類」, 原因有二: 首先, 他們懂得憐恤, 知道什麼叫軟弱;
第二, 信仰是由憂慮中產生的 (林後12:10 )
在強調正面思考的風潮下, 有負面思考的人變成「非主流」,
對信主的人來說, 負面思考更是「不能說的秘密」, 因為不想被扣上「小信的人」這頂帽子,
以下幾種負面情緒聽聽看: 憂傷得要死. 軟弱. 逃走. 愁煩. 恐懼. 害怕....
這幾樣應不陌生吧?
如果憂慮的人就是對上帝沒信心, 就是「罪人」(雖然我們本來就是 ), 那麼糟了,
聖經中被我們奉為榜樣的人物全成了「罪人」, 例如:
1. 主自己:「我心裏甚是憂傷, 幾乎要死」( 太26:38 ) → 憂傷要死就是對上帝沒信心
2. 使徒保羅: 「有誰軟弱, 我不軟弱呢?」( 林後11:29 ) → 軟弱就是對上帝沒信心
3. 十二使徒和門徒: 「都離開他逃走了」( 可14: 50 ) → 逃走就是對上帝沒信心
4. 以撒和利百加: 「心裏愁煩」( 創26:35 ) → 愁煩就是對上帝沒信心
5. 雅各: 「甚懼怕, 而且愁煩」( 創32:7 ) → 懼怕就是對上帝沒信心
6. 約伯 :「我恐懼的事竟然臨到,我害怕的事偏偏發生」( 伯3:25 ) → 恐懼就是對上帝沒信心
7. 大衛: 「那天, 大衛害怕耶和華」( 撒下6:9 ) → 竟然連幫助他的上帝都怕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了, 不勝枚舉...
結果我們發現, 原來我們的榜樣也一樣有負面情緒困擾,
主內的「高級人類」不食人間煙火已太久了, 或許暫時忘了保羅受感示的話 (林前1:26-29) :
「 弟兄們, 你們看看自己怎樣蒙召吧. 你們蒙召的時候, 從人的觀點來看, 有智慧的不多, 有能力
的不多, 尊貴的也不多. 上帝卻揀選了... 世上軟弱的, 使堅强的蒙羞. 上帝又揀選世上卑賤的.
被人輕視的. 微不足道的, 好廢棄地位重要的, 這樣, 任何人也不能在上帝眼前誇耀.」
我非常喜愛主耶穌講過的一個人, 寫在路加福音18:9-14, 這個人自慚形穢,
因此覺得自己不配向上帝禱告. 這人是個受人鄙視的收税人.
他走進聖殿的院子, 認為自己不配進入禱告的地方,
於是「遠遠的站着, 連舉目望天也不敢, 只捶著胸説, 上帝啊, 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耶穌説,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 比那人 (聖潔的高級人類) 倒算為義了.」
為什麼經上說: 上帝「知道我們的本體, 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 ( 詩103:14 )
因為上帝了解我們太會憂慮了, 所以在說出「不要憂慮」的同時, 又說「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當然, 我們不能說: 「我就是要憂慮」, 以「我很會憂慮」為榮, 這根本就是耍賴.
信仰 (不只宗教, 也包含 政治. 科學. 理念等) 常常出現一個副作用, 就是自義,
這種人的特徵, 就是頻頻揮舞正義的大旗定人的罪, 以此做為神附予他們的使命(例如所謂聖戰),
這點不只在不同信仰者之間常見, 在同一信仰者之間也常見 (例如「使徒行傳15:1」保羅就碰上了),
對於此類信心之爭, 我倒欣賞羅馬書 14:22 的話:
「你所信的事,你只在上帝眼前自己信就好了」(新世界譯本)
審判的事還是交給主吧.
我常想, 為什麼主耶穌要引用何西阿書6:6 的話?
『「我喜愛憐恤, 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 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
萬一不幸, 你也被自義的人「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看待,
那麼耶穌在路加福音講的那位收稅人希望可以安慰你, 因為上帝看你不像那些自義的人,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 人是看外貎, 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上15:7 )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
為身體憂慮穿什麼,
生命不勝飲食嗎? 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
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
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
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 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所羅間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
上帝還給他這樣的裝飾,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
喝什麼? 穿什麼?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
你們需用的這一切的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你們了.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
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