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 請問你知不知道:
1. 粄條在客家話為什麼叫「面帕粄」?
2. 為什麼粄條要取「米」字邊?
「面帕」是面巾(手帕. 毛巾) 的意思,
因為剛蒸好的粄皮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大面巾一樣,
你看, 像不像一塊白布啊?
由於它太大張了, 因此冷卻後(所以有台電扇在旁邊吹)會再折起來, 像折毛巾那樣,
傳統的客家粄條, 需要先把二年以上的在來米磨成米漿, 所以叫“ 粄 ”條,
把米漿灌入粄模後, 置入蒸鍋以柴燒蒸熟... 這是很費體力和工時的,
客家話稱媳婦為“ 薪臼 ”, 發音是“ 醒 Qˇ” ( Q 要唸第三聲哦 ),
薪是柴草, 臼是磨米的石器, 指客家女人在廚房裏忙的意思 ,
你看桌上那疊便是折好的面帕粄, 像不像毛巾?
若要標準粗細, 有機器可切, 但我喜歡自己切的, 若你吃到粗細不大一致的面帕粄, 那就是手工切的了,
有趣的是, 客家人愛吃純米漿製的粄條, 非客家人則愛吃添加了太白粉的粄條,
雖然美濃粄條很有名, 但我和妻(她是客家人)吃過後, 還是覺得萬巒的粄條更好吃,
蔥油酥是粄條的標準配備,
我常切到眼泛淚光
火候掌控得好, 它就回報你酥脆咔滋. 香氣四溢...
這是老實的乾粄條,
這是老實麵的湯粄條,
我和妻不喜重油重鹹, 且常在外面吃到口乾舌噪的, 因此老實的粄條刻意做成薄油薄鹹,
再看近一點...
嗯, 看到連自己都想吃了...
繼續看: 紹興醉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