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大麒麟花) 6. 不到最後, 你永遠不知道上帝的祝福原來早就等在那裏 約伯也類似, 「以往認識他的人, 都來探望他, 在他家裏跟他一起吃飯, 這就是“後福”,
沒有人喜歡苦,
聖經裏卻有人以“苦”為名,
她叫“瑪拉”(就是拿俄米, 路得記1:20)
後來她變成以色列所有婦女都羨慕的人(路得記4:14)
又…同情他,安慰他. 每人還送給他一個錢幣和一個金環」(42章11節)
而這個“後福”和台灣民間信仰的“有拜有保庇”很不一樣,
雅各說:「忍耐得住的人是有福的,
你們聽見約伯怎樣忍耐, 看見耶和華賜給他怎樣的結局,
就知道耶和華充滿温情, 慈悲為懷」(4:11)
7. 地上再沒有人像他, 那以利戶呢?
「地上沒有人像他那樣無可指責, 為人正直, 敬畏上帝, 遠離惡事」
(1章8節,2章3節)
這話是上帝對撒但說的,
但我不認為這話是指只有約伯一個人是正義的,
因為至少以利戶就是另一個,
所以除了約伯, 還有其他人也「為人正直, 敬畏上帝, 遠離惡事」
只是他們的分數沒有約伯那麼高, 因為「沒有人像他」.
8. 當你百口莫辯時, 交託給上帝吧
「也許你的兒女得罪了上帝, 上帝才讓他們遭受悖逆的懲罰」(8章4節)
歐哦, 比勒達這句話擊中了約伯的痛處,
因為約伯的確擔心他的孩子:
「説不定我的兒女犯了罪, 心裏咒詛過上帝」(1章5節)
約伯能保證兒女和他一樣嗎? 不能,
會不會真是孩子們做了麼他不知道的事呢? (其實沒有)
約伯一定痛苦極了, 他百口莫辯…
有時我們也經歷被誤會. 被指控的痛苦,
當沒有人相信你, 你又無反駁, 怎麼辦呢?
「親愛的弟兄, 不要自己伸冤, 寧可讓步, 聽憑主怒; 因為經上記着:
‘主説:“伸冤在我, 我必報應」(羅馬書12:19)
既然約伯記句句是上帝感示寫下的,
這就表示上帝知道約伯經歷的一切,
約翰一書3章20節就安慰我們:
「不管我們的心在甚麽事上定我們有罪,
我們都可以放心, 因為上帝比我們的心大, 知道一切」
主耶穌在面對無理的指控時, 豈不就是這樣應對的嗎?
9. 推論正確, 結論卻錯了
約伯記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約伯和三個朋友的對話,
可見這三位的高論“錯的很重要’, 否則不可能留在聖經裏,
既然上帝明說‘你們講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所說的正確’(伯42:7)
為什麼又把他們的“不正確”保留下來呢?
顯然是為了以不正確來凸顯正確,
例如可拉指控摩西:「全會衆人人都聖潔…你們為甚麽妄自尊大?」
再看看法利賽派否定耶穌的理由:「你去查查看,就知道加利利不會有先知」
這些都是聖經刻意留下來的“錯論”,
奇怪的是, 結論是錯的, 但推論卻是正確的,
例如以利法說:「哪怕有七次禍患也傷不了你」(5章19節)
把它比較箴言24:16:「義人跌倒七次,也必起來」, 你看, 是不是正確呢?
再看看瑣法怎麼說的:「你能了解上帝高深的事嗎?」(11章7節)
這豈不就是保羅在羅馬書11:33說:「上帝的知識麼高深…」的意思嗎?
推論雖然正確,
但由於一開始立場和主觀意識就對立(這種現象在時下的政論節目中經常可見),
結論當然就朝著他們想去的地方走,
想一想, 我自已也常犯這個毛病,
老是以正義之師自居, 不自覺的就喜歡用經文來“修理人”.
10.人言可畏
當一連串的打擊臨到時,
約伯說:「難道我們只接受上帝賜的福分, 卻不接受災禍嗎?」(2章10節)
但當這三位朋友連番安慰(其實是激怒)後, 約伯變了,
他說 :「上帝降災… 我實在受不了」(31:23)
約伯不怕厄運, 卻受不了朋友的誤解.
11. 聖靈能加分, 但基本分要自己拿
我想過, 亞當或猶大這種人, 聖靈若作用在他們身上, 豈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看了約伯記後明白了,
當初該隱動了惡念, 上帝曾警告他「罪就埋伏在門口」,
結果呢? 該隱不聽上帝的 (所以我在第一點就說上帝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好當的),
亞當. 猶大堅要行惡, 他們變成負分, 就算聖靈加了分還是不及格,
約伯更特別,
因為撒但(註)直接挑釁上帝: 「約伯敬畏上帝難道是無緣無故嗎? 你不是保護他
和他的家嗎? 要是你打擊他的一切, 看他還不當面咒罵你!」(1章9-11節)
所以當約伯受苦時, 上帝根本不能插手,
這就厲害啦,
在沒有聖靈加分的情況下, 約伯竟然考了90分!
註:
小時候, 不知為了“傻蛋”這個名字偷笑過多少次,
哪有大反派取這種名字的,
後來才知道, 原來他不叫傻蛋, 而且撒但是不可等閒視之的,
這才不再把他看做是布魯托(大力水手裏的壞蛋)或胖虎,
撒但冷血到什麼程度?
約伯根本沒有得罪他,
只因上帝稱讚約伯一句話, 他就看約伯不順眼, 要搞死約伯,
難怪聖經說基督徒「不是對抗血肉之軀, 而是對抗…天上的邪靈.
所以, 要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盔甲,
好叫你們…抵擋得住…還能站穩」(以弗所書6:12)
‘撒但’是希臘語音譯, 就是“抗拒者”或“敵對者”的意思,
有一次彼得反對耶穌上耶路撒冷受難,
耶穌斥責他:「撒但!退到我後面去」(馬太福音16:23)
因為當時彼得有了抗拒的意圖(雖然是好意),
並不是說彼得就是讓約伯受苦的那個傢伙,
哦, 對了, ‘魔鬼’(希臘語是“迪阿博洛斯”) 這個名詞和長相無關,
是“毁謗者”的意思.
留言列表